江蘇是人才大省,加強科學人才觀的宣傳和普及,形成全社會引才、愛才、尊才、用才、惜才的良好氛圍,是全省上下全面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奮力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的保證。那么,我省在支持人才創新創業方面有哪些做法?在招才引智方面有哪些做法?高科技人才在我省創業發展情況如何及有哪些體會?在支持國際化人才建設上我省有什么成果? 15日下午,以“引才育才用才”為主題,江蘇省科技廳副廳長夏冰,省委組織部人才工作處處長過利平,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江蘇江陰遠景風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雷做客中國江蘇網直播室,就網友關心的上述問題一一做了解答,并與廣大網友進行了互動交流。 項目、平臺、基地和政策“四位一體” 服務支持人才需求對于江蘇省如何服務并支持人才需求,夏冰說:“對于科技部門來講,是‘四位一體’的支持,也就是項目、平臺、基地和政策。”按照人才成長和人才發展的規律,從基礎重大提出突破,成果轉化等方面來加強科技項目對人才創新方面的支持。同時打造人才發揮的平臺,使人才能夠聚集在一起為江蘇的創新創業發揮作用。 人才和經濟的布局是息息相關的,經濟產業的集聚帶動著相關人才的布局。江蘇各地遍布著各類產業的基地,圍繞著這些基地,江蘇省相應打造了對應的工作載體。“我們在基地上面打造了一些圍繞著為人才服務的,像孵化器,像產業園之類的工作載體,來為人才提供服務。”夏冰說。 對于制定相關人才政策,夏冰表示,全省會圍繞科技發展規劃和項目的指導指南方面結合人才的創新需求,根據國際前沿和江蘇產業發展的需要,在指南的技術選擇方向上按照人才的需要進行組織。 招才引智效果顯著 5年引進9萬高層次人才 隨著江蘇省經濟發展對高端人才的強烈需求,各地相關部門也把著力點從招商引資逐漸轉移至招商引智上。對此,過利平介紹道,招才引智是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競爭力,對社會的結構和人才的結構非常重要。江蘇省十分強調招才引智,除了相關領導在親自抓以外,更多從機制上進行保障。“十二五規劃中三十個核心指標,有七個是這方面的。江蘇把招才引智這個考核放在了比較高的地位,像南京把人才考核作為第一要素,這個大大推動了地方政府對招才引智的重視。”過利平說。 除了考核指標,江蘇省更制定了相關舉措,通過資金獎勵和工程帶動,全力吸引人才并幫助他們創業。過利平透露,2007年實施相關舉措以來,江蘇省已經引進高層次人才9萬人左右,加快推動了江蘇經濟社會的發展,并連續三年創新能力居全國第一。 江蘇“土壤肥沃” 近2萬留學生紛紛歸來創業 在訪談現場,江蘇江陰遠景風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雷是江蘇省引進的國際化人才及“千人計劃”的一員,講述了他的創業經歷。作為一名留學英國的海歸人才,回國創業是他一直以來的愿望。“促使我回國的原因其實有兩個,一是想做一個能夠代表中國人智慧的企業,能夠在國際上高科技領域做出中國人的品牌。第二是我們的政府很認真,無錫代表團到倫敦來招募賢才猶如一股春風,讓我能清晰的感受到我們政府殷切的心情,所以我回來了。”張雷說道。 “其實每一個海歸都有一個為這個國家,為這個民族包括為社會做點事情的強烈愿望,我也不例外。當我回國以后,我更真實的體會到不是我一個人在創業,而是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創業,和政府在一起創業。”張蕾深情的表述,仿佛一顆種子找到了肥沃的土地。 五年時間內,從一個擁有不足50平米的廠房,成長為一個很大的企業,張雷用自己的辛勤書寫著創業傳奇。對于網友們關心的創業體會,他建議道:“一個企業的成長,環境很重要,‘土壤’的肥沃程度,是能夠培育大企業的關鍵因素。有了好的平臺,我們的研發創新,企業的成長才能健康迅速。” 像張雷這樣留學歸國創業的國際化人才在江蘇還有很多。據了解,江蘇省過去幾年出國留學近8萬名學生,回來創業的達到近2萬人,對帶動江蘇省產業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時,江蘇省還將重點打造和世界接軌的20個學院、20個科研院所及20個企業研究院,全力推進國際化人才的建設。




